立什么法、怎样立法,是地方人大最重要的工作。作为人大代表,又该如何做好立法履职?昨天晚上,四名市人大代表亮相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首场履职新时代代表专访,畅谈立法履职心得。
▎郑红强代表
每件建议
都要接地气
做一名人大代表,是法律和人民赋予的职务。作为一名资深的老代表,提起履职工作,市人大代表、东城区朝阳门街道竹杆社区党委书记郑红强骄傲地说,这么多年,他提的都是与民生相关、接地气的建议。
郑红强至今还记得,他当选人大代表后提出的第一件建议,就是加快推进平房区水、电一户一表改造工程。这个建议提完后,相关部门很快就响应了,很有成就感。
今年的人代会,郑红强带来了关于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建议。他认为,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让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改造什么、谁先谁后、怎么改造,都应该由居民共同协商决定。
正在制定中的《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也是郑红强很关注的一部法律。物业管理条例立法,可是这次人代会上的热门话题,很多人追着我问。在郑红强看来,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涉及的主体相对比较复杂,涉及到的法律也很多,因此各方对这次立法的期待也很高。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郑红强观察到,能够发挥作用、运行得好的业委会,在全市住宅小区中的占比并不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目前的相关法律规范中,对业委会的产生和行权方式上,很多方面都没有限定。比如,能发现物业问题的常常是居委会和街道办,但有权对物业企业进行监督和处罚的是住建部门,职能部门的关系没有完全捋顺。所以,此次将党建引领和社区治理的内容加入到物业管理条例中,是非常重要的。郑红强说,下一步,还将就《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广泛征求意见,我对此很期待。
▎李有光代表
法规制度
要从源头形成引导
当选人大代表给了我一个机会,换个角度了解自己的工作。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李有光感叹。平日里,李有光是一位手执法典的基层法官,但成为人大代表参与立法工作,让她有机会向前一步,更全面地了解一项法规诞生的始末和背景。
参与立法工作,你要有更全面的考虑,思考一项法规如何更好地从源头对全社会形成引导。李有光说自己印象很深的是曾参与《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的立法,在立法过程中,我们曾多次就这项条例是否能够真正落地、如何更好落地展开争论和思考,做了多方面考量。这一条例出台后,目前看效果很好,在社会上形成了在室内禁烟的风潮。今年,李有光带着两件跟立法相关的议案上会,一件聚焦交通的精细化管理,另一件关注的是《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的修订工作。近两年随着营商环境的改善,条例内的一些内容也需要进行不断完善,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对接相关政策。李有光说。
▎伊彤代表
从建议制定条例
到关注实施落地
近两年,我参与了《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立法过程。巧的是,这正是我当选人大代表后提出的第一件议案。《条例》的出台,也算圆了我的一个心愿。市人大代表、北京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伊彤笑着说起自己跟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一段渊源。
2013年,刚刚当选市人大代表的伊彤首次参加人代会。第一年上会,伊彤选择了聚焦自己熟悉的科学领域来提议案。当时,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较为突出,一些科技资源优势没有能转化为发展和竞争优势。
伊彤在那件议案中提出,科研成果转化的难题,与科研评价导向密切相关。长期以来,高校、科研院所的考核评价多以论文为核心,科研成果是否能向市场转化与科研人员的关系不大,缺乏激励机制成了众多成果被束之高阁的主要原因。基于这种考虑,我提出了制定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议案。
议案提出后,由于相关条件不够成熟,当年并未被采纳进立法程序。2015年起,随着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部曲的先后出台。2017年,本市也开始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进行立法调研,随后又成立了立法专班。作为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伊彤,直接参与了这一条例的立项论证和修改讨论。
结合自己发现的科研人员缺乏转化积极性的问题,我提出关于成果权属和收益分配方面的建议。伊彤告诉记者,这些建议均被采纳进《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之中。
2020年1月1日起,《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实施。《条例》实施后,关键在于精准释义。伊彤说,她也将继续关注《条例》配套措施的出台。
▎楼建波代表
持续关注
住房领域
如果你不让别人听到你的意见,即便它再好,也不会在立法中体现出来。一句话,道出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法学院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楼建波对履职的态度。
做了8年的市人大代表,楼建波每年都会带两件建议上会,而这其中,必定有一件建议是和他的研究主业住房相关。比如,2017年,他就提出,政策性租赁住房不能只有成套的套间,还得提供单间。今年,楼建波准备的建议是关于集体土地租赁房。他提出,是否可以通过政府囤租的方式,从集体土地租赁房中拿出一部分房源用作公租房。
房屋租赁外,正在制定中的《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也是楼建波非常关注的内容,先后多次提出建议。
记者 赵莹莹 赵语涵